更新时间:05-21 12:02:13作者:王华老师
每年开学季,亲朋好友们聊天都会进入“教育时间”。从你家娃的学习成绩到她家孩子的课外特长,从这所学校的特点到对那位老师的评价……可以说,每个家长的心里都有对孩子成长的深情厚望,都有对教育质量的深切追求。
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老师,我本身也是一名孩子的家长。身边人对教育的强烈关注,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光荣与压力。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怎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这些疑惑,促使着我在工作中环顾身边的榜样,思考生活中发生的现象。
曾有一位同事的孩子面临升学,在两个学校的选择中犹豫不决。办公室里的老师们根据学校条件、离家远近、往年成绩等因素给出建议。然而,平时话不太多的一位老师却说,“你想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选择什么样的班主任”。的确,老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不只在课堂,教师的幽默、豁达、善良等品质,会与知识一道传递给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在言行举止中尽显教育艺术,在举手投足间与孩子打成一片,应该是每一名教师的必修课。在我们学校里有一名退休教师,被称为“放风筝的老人”,如今已80多岁了。即使学校搬了新址,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只要那个颈背微驼的身影推着老旧自行车带着风筝出现在校园,孩子们总是会热情捧场,开心地叫他“王爷爷”,叫得多了,连我们老师也都跟着叫“王爷爷”。王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退休后也热心地为学校捐物捐钱,在学校成立美术、科技小组,给学校栽种花草,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每年春天,王老师都会来学校教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到了做风筝的那天就是孩子们的“校园狂欢日”。风筝放飞的那一刻,孩子们的眼睛明亮灿烂,拽着风筝在操场上尽情奔跑。孩子们自己做的风筝其实说不上有多精美好看,但那一份随着春风起飞的梦想羽翼、一段有趣又有意义的非凡体验,成为孩子们童年时光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化为滋润成长枝丫的养料。
王老师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符合教育的规律,才能将孩子培养成理想的样子。“你想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一个家长最初都会有身体健全、健康成长的朴素答案。然而,在对现实竞争的焦虑中,期望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知识、涵养、才艺……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有人说,孩子的生活被家长和老师联手设计成了精准的网格状。一个个“张小盒”“李小盒”,每天奔波于课堂学习和课外培训,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有违教育的目的和成长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