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5-18 18:20:06作者:王新老师
洛阳怀古,伤今
洛阳师范学院
说到“大学之大“,没有哪座城市能比洛阳更具历史意义。早在近两千年前,汉光武帝刘秀兴建太学,百年后,太学生人数已超过3万,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西域各国。那时的太学称得上是国内最具规模的最高学府。
再看今日洛阳的大学教育,从高校数量到在校大学生人数比,洛阳都居于落后水平。那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似乎只剩下一半——目前洛阳只有7所高校,仅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和洛阳理工学院为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学科特色和优势也不够明显。与同为古都的西安相比,困乏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辜负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河洛文化。
加上作为河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在教育发展上所拥有的重视自然比不过省会郑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郑大喜提211,然后携手河大双双迈入“双一流”。
南宁有大学,但少有好大学
广西大学
按理说,省会城市得到的是全省最足的支持,但在GDP全国前50的首府城市中,南宁的高等教育水平则稍显落后。
在大学数量上,拥有32所高校的南宁能排到20多名,基础规模算是中流水平。但在高校质量上,其短板便显露出来:据2017年数据,广西名列中国各地区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24名,仅广西大学一所高校跻身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无高校跻身201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而挤进百强的西大,也只位居81名的靠后位置。
而在广西的其他城市诸如防城港、贵港等地,本科院校仍是空白。南宁所面临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更是整个广西的困境。
泉州缺一张专属的高校名片华侨大学
说起福建,一般人最先想起的会是省会福州和厦大的所在地厦门,而泉州,这一个听起来存在感并不是那么高的地方,却连续多年盘踞在全省GDP第一的宝座。
福建省内的高校教育资源多集中在福州和厦门,拥有6所非知名本科院校的泉州还未建设出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平台,但上层建筑要做得精致、有层次,却是一项漫长的工程。
如今的泉州,既没有厦大之于厦门、福大之于福州的有代表性且“叫得出口”的大学,就算是其以“华侨”命名的华侨大学,名气也被广州的暨南大学盖过,后者才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