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5-19 16:58:14作者:李天扬老师
“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相传,远古时期虽知一年有四季,但节令不准。有个名叫万年的人便想重新计算调整,于是,苦思冥想好的计时方法。
一日,上山砍柴坐在树荫下休息时,日光下树影的移动使他受了启发而设计了用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准确地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他又受山崖上的滴泉的启发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就这样经过反复推演,万年发现四季轮回一次需要间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会重复一遍。国君祖乙知道此事后大喜,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万年能测准日月规律和准确的晨夕时间。几十年过去了,一次,祖乙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此时,已经满面银髯的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岁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就把岁首叫过年吧。”这样就有了过大年。祖乙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据说,现在人们在过年时所挂的寿星图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万年。
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结束,部分地方也会把整个正月纳入春节过年的范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扫尘日”,所以有民谚: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因“尘”与“陈”谐音,新年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过年扫尘的风俗。过大年的中心日子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因为这一天是新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人们会在正月初一拜大年,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